2009年3月3日 星期二

嚴肅對待失望

嚴肅對待失望


朋友小崔是互聯網時代的個體戶通訊社,每天總能收到幾十個他編選出來的郵件,編選加按語,經常還附上相關的參考文獻,那些參考文獻動輒三五百頁,再加上網友携手合力,中譯英英譯中交叉,討論得以展開,不像那種自動分發來的垃圾郵件,所以網友不顧信箱爆炸,都樂於申請入會。隨着時代進步,多年來單向的通訊社發佈變成2.0年代多維互動,聲色俱美。在一群認識或不認識的群眾中湊熱鬧,煞是好玩,嘻笑怒駡喜怒哀樂,能調理身心健康。
日前一篇《史記.八○後傳》回應者眾,我向樓上董先生報告說現在不能不碰電腦了,我們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全都轉移陣地到短訊和互聯網世界。報告過後再傳上這短短百餘字的史記:「夫八○後者,初從文,未及義務教育之免費,不逮高等學校之分配,適值擴招,過五關,斬六將,碩博相繼,數年乃成,負債十萬。覓生計,十年無休,披星戴月,秉燭達旦,蓄十萬。樓市暴漲,不足購房,遂投股市,翌年縮至萬餘,抑鬱成疾。醫保曰,不符大病之條例,拒賠。乃傾其所有,入院一周,病無果,因欠費被逐出院門。友憐之,賒三鹿一包,沖而飲,卒。」他讀了對此表示失望。
不管是對八○後失望,還是對互聯網2.0失望,都讓人覺得事態嚴重要嚴肅對待。綜合金融海嘯後各方面最新情況,尤其是各大公司裁員減薪的最新動態 (不少國內網友觀察到「在外資企業工作多年的美女厭倦了加班和跳槽,今年竟然紛紛轉去報考公務員」),昨天小崔作出引導:重溫政治經治學家Albert O. Hirschman。
網友說赫思曼當然是大師,技術進步,人們加倍勤勞,結果勞動生產率提高,我們生產有剩餘了。效率高人手過多,盈利成績不再那麼好看(其實仍很好看),有人說經濟「鬆馳」了。一隻泄氣的氫氣球癟了,其實照樣升空,只是飛得不那麼猛罷了。想使氫氣球恢復往日「雄風」,就要再注入氣體(其實是裁員)。如此這般,癟圓往復,就是赫思曼的「衰減與恢復」、「鬆馳與緊張」。
政府施政失誤,企業裁員,一種失望情緒籠罩天空。衰減或鬆弛,不只是香港,香港強有力的後盾也在劫難逃。小崔說赫思曼的「轉變參與」能解釋「公私關懷的周期」。個人消費會產生失望,參與公共事務也會產生失望。因八九年學運高潮衰落而失望而下海,80後青年學生在汶川大地震後積極參與公眾事務等等,都能見出文革後「個人關懷」和「公共關懷和參與」的周期性循環。失望如此普遍,又那麼實在,赫思曼說一直沒人好好去研究它。他認為要「嚴肅對待失望」。只是,現在是誰對誰不滿,誰對誰失望,誰要嚴肅對待誰呢?為什麼總是你對我不滿,我感到失望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